Search

昨日跟朋友在電視上看《鋼鐵人 2 》重播配啤酒與炸雞時,相當努力試著解釋 Sam Rockwell ...

  • Share this:

昨日跟朋友在電視上看《鋼鐵人 2 》重播配啤酒與炸雞時,相當努力試著解釋 Sam Rockwell 有多迷人,解釋到覺得必須寫一篇文章,來説說為什麼一位演員外表不用多出眾,會演戲便徹底足矣,Justin Hammer 根本只是他生涯的小小角色之一,而且,追溯至近年來幾部電影就夠了,《意外》、《兔嘲男孩》與《李察朱威爾事件》。
⠀⠀⠀⠀⠀
在去年的《兔嘲男孩》裡,Taika Waititi 談及希特勒青年團訓練營教官 K 上尉這個角色,就是以同性戀版的比爾莫瑞為想像,Sam Rockwell 舉手投足間絲毫不減演員魅力,表面上活像個老粗,實則於異色瞳孔閃耀著失落和善良,穿透意識形態之下的好與壞、是與非,瀟灑批上紅色披風,他演繹了出手拯救眼睜睜看著過往世界崩塌卻無能為力的小男孩一生的真正英雄。 Clint Eastwood《李察朱威爾事件》中的非典型律師亦是,收放自如的影帝級綠葉表現,旁人演起來乏味無趣的設定,他卻足以抓住一切目光,紮紮實實撐起戲份吃重的關鍵配角,持續幫助這些故事賦予更深邃的靈魂。
⠀⠀⠀⠀⠀
《意外》的故事核心是三塊看板一場命案,故事卻猶如野火一樣越演越烈,從人物心境塑造衝突,從人物衝突開啟轉折,一層一層越疊越高,這兩人間的衝突轉移到下一個對象,進而持續堆疊出一個完整而充滿層次的故事架構。無論主角、要角與配角,沒有一位淪於死板單薄,論演技無比精湛,論張力十足火爆,論情感扣人心弦,論議題更涵蓋甚廣,有憤有恨更有脆弱,透過難以忽視的情緒反應,逼迫觀眾進入角色內在一同反思道德與人心。
⠀⠀⠀⠀⠀
所有的怨懟、憤怒與冤冤相報最終都會殊途同歸成一個和解與釋懷,整部電影的化學效應不但成於 Frances McDormand,也得歸功 Sam Rockwell。記得當初導演 Martin McDonagh 特別讚賞他的演出,曾表示,當自己告訴 Sam Rockwell 怎麼做時,他會吸收完、弄懂後便親自上陣,他不只了解,還會加以發揮,並加入自己的想法,最出色的地方是他演出 Dixon 那副冷漠的表情,走路搖搖擺擺,好像處於恍惚狀態,就是來自他畫龍點睛的構想。因此,Sam Rockwell 詮釋的 Dixon 不「意外」豔驚四座,到後半段才驚覺他的角色竟如關鍵,象徵的是相似於 Mildred 的對立存在,兩個激不得又受仇恨蒙蔽雙眼的人硬碰了硬,從暴力衍生出更多的暴力,隨後,接下來的轉折又是導演與演員共同演繹的。
⠀⠀⠀⠀⠀
「你知道成為一名警探的必要條件是什麼嗎?那就是愛。因為愛才能讓你心平氣和,心平氣和後才會深思熟慮。」
⠀⠀⠀⠀⠀
Dixon 從一個好逸惡勞的媽寶警察,充滿歧視論調又俗不可耐的老粗,把看板老闆從二樓丟出窗外洩恨,然而卻在讀了警長留給他的遺書後,如當頭棒喝般一夕間脫胎換骨,村上春樹說人是一瞬間老去的,成長亦是。這個身影變得沉著冷靜、三思後行,從一根插在柳橙汁杯中,象徵和解的橘色吸管開始,連帶澆熄了 Mildred 胸口的怒火,證明警長從未看走了眼,也證明了仇恨無法解決任何衝突,那判若兩人的眼神,一瞬間奪下當年我心目中的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最終實至名歸。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Kristin| 東吳中文畢,英國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國際行銷碩士,著有《光影華爾滋》,喜愛透過觀影、閱讀探索人與人,以及人與自我之間的關係。 合作邀約| 寶旭姐 [email protected]
View all posts